2023年4月12日,自然资源部在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2022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2022年中国海平面公报》。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司长王华介绍了我国海洋灾害及海平面变化情况。
近年来,我国在海洋灾害防御方面着力开展了3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进一步完善海洋预警监测体系。加强海洋观测预报活动规范管理,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制定中长期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不断优化观测布局;加快推进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设,海洋观测站点数量较“十三五”时期增幅超过30%;强化海洋生态监测质量管理,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能力建设,实施海洋生态趋势性监测和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调查监测。
二是持续提升海洋预警报和灾害防治能力。实施海洋预报“芯片”工程,组织完成自主知识产权全球质量守恒海洋环流数值预报模式研发和系统构建;强化汛期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修订《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加强灾害形势预测和风险预警,全年共发布海洋灾害警报239期,派出工作组指导地方及时应对台风灾害过程;开展全国海洋灾害风险普查,基本摸清海洋灾害风险底数,完成国家级和省级普查任务;扎实推进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发挥红树林、滨海盐沼等海岸带生态系统防潮御浪、固堤护岸等减灾功能,促进生态减灾协同增效,推动构建基于自然的、更具韧性的海岸带综合防护体系。
三是不断增强海洋生态灾害应对处置能力。连续3年组织江苏、山东两省实施了跨区域浒苔绿潮联防联控试验。采取“源头治理+前置打捞”的防控策略,攻坚克难,黄海跨区域浒苔绿潮联防联控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2022年,黄海浒苔绿潮暴发规模得到有效控制,绿潮覆盖面积为2008年以来最小,灾害影响明显减轻。加强赤潮灾害预警监测,全年成功应对67起赤潮灾害,赤潮影响面积较上一年大幅下降。
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司长王华表示,2023年,预计我国沿海灾害性台风风暴潮和近海海浪过程发生次数均较常年偏多,自然资源部将密切关注海洋灾害形势发展,强化观测预报、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扎实做好海洋灾害防御工作。